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人。中国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当下,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关于养老的深度变革。如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时代带来的新课题,尤其是在地方政府一般满足于最基本养老服务的现实状况下,在养老事业中加快36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_365 双式投注_365bet中文网址
实施“文化养老”显得迫在眉睫。
一、当前养老事业文化公共供给未能跟上时代要求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传统的“吃饱、穿暖”的养老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养老建设。在养老事业中增加文化公共供给,实施“文化养老”,契合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形态,涵盖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基本内容,同时更是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基本途径。
一是社会整体养老需求随社会矛盾转化发生变化。十九大报告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在报告第七部分提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当前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养老需求开始转向更高境界、更高品位的文化需求。
二是“文化养老”工作缺乏顶层设计,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定位不明确。各级部门本身对“文化养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暂未把“文化养老”作为养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放到“中国梦”的大局中去谋划,尚缺乏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文化养老”工作,导致“文化养老”目前只有概念,而尚未真正充分发挥影响力。
三是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及文化养老设施水平总体滞后。一方面,农村与城市、新社区与旧社区养老资源分配不均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科学而具有前瞻性规划,大部分社区缺乏相关的文化养老设施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和活动场所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文化健身活动的需要,服务内容单一,“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较难普及,有些社区连基本的图书室都未设置,大部分社区中老年人活动中心只局限于麻将室或电视机室,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高层次的文化养老载体供给严重不足。不少老年文化团队的发展存在着缺经费和缺乏固定活动场所、活动器材、音响设备、服装道具等问题,乡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的老年文化团队情况更加困难。此外,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老年教育事业处于教育边缘地位,老年大学供给不够,主要以公办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少、导致老年大学可接纳人数有限,社会资源利用率低,不能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基本需要。
二、对加快实施“文化养老”的对策建议
“文化养老”既是中国传统慈孝文化的试金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敲门砖。各级政府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并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及早谋划实施“文化养老”,把推进文化养老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工作网络系统,做好统筹安排,特别是基层要及时建立健全各类文化体育协会。二是要明确有文化养老需求的对象。对老年群体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将文化养老的对象明确化,为形成特色文化养老服务打下基础。三是国家对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对社会文化养老的建设需求调研,准确定位“文化养老”,并逐渐将其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发挥社会福利性的重要作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快文化养老及有关产业的政策法规建设。尽快在基本养老的基础上出台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针对我国老龄文化产业政策空缺,研究出台老龄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如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对从事老年文化产业的企业给以一定补贴等,鼓励发展多样性、多层次的文化养老产品,为养老水平的提升、养老文化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优化社区养老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场馆资源开展养老文化活动,建设一批养老文化主题公园、体育馆、博物馆、休闲广场等市民休闲活动场所,让老年人在美好的环境中愉悦身心,接受熏陶,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老有所乐的水平。依托社区加强基础养老设施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城市社区,引导规划并建立配套的阅览室、文体娱乐活动中心、“星光老年之家”、信息室、咨询室等,注重吸引民间资本的介入,引导市场参与,优化社区内文化养老资源,为老年人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和设施。
(四)重视老年教育,握住文化养老的新时代脉搏。各级政府要积极加强对老年教育的投入,积极发展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网上学校,倡导社区办学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鼓励老年大学在社区建立分校,使得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学”。尤其要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创办老年学校。
(五)深化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发展夕阳休闲文化。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应接受公共文化的熏陶,享受公共文化带来的快乐。引导和鼓励各类文化、体育、康乐等福利服务设施无偿或优惠开放。一是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各类老年群众文化组织和文体队伍,培育文体骨干,引导老年人身体力行奉献余热。二是政府组织定期开展老年人文化艺术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养老”研讨、交流、讲座、论坛等活动,培育一批“文化养老”活动特色项目和品牌,真正形成“文化养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