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水区在城乡统筹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高水平的教育医疗、新农合、新农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变化,涌现了大批省生态示范村、佛山市“十好”和谐文明村居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全区依然普遍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等现象。农村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亟需引起重视。
一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健全、公共文化资源短缺,“项目少、档次低”、“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突出,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农村发展模式落后。一方面,缺乏综合设计和长远规划。农村土地利用率不高,限制了各类资源优势的发挥。另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村工业低端,“小散乱污”问题企业仍存在,导致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农村环境问题突出。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发展观念落后,出现污水乱排、垃圾乱丢、粪土乱堆等情况,严重影响和破坏农村环境卫生,生态治理任务艰巨。
为此,建议: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着力打造乡村景观,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注重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第一,因村制宜,精心规划。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打造山水与休闲宜居一体的生态网络。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科学编制镇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如:白坭大力推进美丽村居规划建设,对西江边的沙围、祠巷、中社、西岸、东坦、下滘等6条村,按照“宜居、宜商、宜游”的思路进行整体规划;并将岗头村列为古村活化工程,大力修缮海天书屋、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改造岗头人民大会堂公园等,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旅游业。第二,改善生态环境,还原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风貌。针对农村产业低端问题,全面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治理和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行节能降耗行动,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污水管网、畜禽养殖场清理等工作,启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精准发力确保河涌治理出成效。全面推行“洁净乡村”建设,镇村共同出资实行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保洁、清运,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第三,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绿色产业。如:白坭岗头村在两大农业龙头企业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中茂杏鲍菇项目的带动下,成立了农业科技小院,实现专家和农民、科技和生产、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对接,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高产高效生产,使农民从绿色发展中得到真金白银。
二是着重挖掘地域文化,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地域文化代表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精神。尤其要注重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第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倡导广大村民树立和践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美德,努力做到不迷信、酗酒、赌博、偷窃、诈骗、打骂、虐老、欺小。第二,抓好文明活动开展与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中之重。建立文化活动室或农家书屋,定期举办送书下乡、送戏下乡活动。契合春节、元宵、重阳等重大节庆期间,组织各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幼及一系列文体活动,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第三,培育特色乡土文化。将深厚的传统文化渗透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切实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和发展质量,塑造乡村建设灵魂。大力培育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头人和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乡土文化,形成“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的文化导向。如:白坭镇岗头村在2017年举办首届“乡土文化节”,由梁国建、李春华等一群本地文化艺术家、热心人士自发筹办,通过大型地景艺术装置展、摄影展、微雕展及一系列行为艺术,为“八百年琼岗”之誉的岗头古村活化打开了新篇章,对挖掘、传承和保育白坭乡土文化、凝聚乡愁,起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三是深入发掘乡村内生动力,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只有在“产业、创业、就业”富民渠道上着力,才能焕发田园的活力;只有在“土地、公共服务、村民自治”三项改革上使劲,才能提升村民的动力,提高居住幸福感,防止农村“空心化”。第一,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建设一个创新创业以及凝聚乡愁的新载体、新平台。通过打造特色小镇,把乡村的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与中心城区的城市配套设施在空间上进行集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城市资源要素的流入,承接城市消费外溢,实现小镇与乡村的融合,从根本上加快乡村振兴进程。第二,强化农村基层治理。探索村民自治的“小人大”模式,建立村(居)、村组两级议事会和监督委员会,开创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工作机制,实行民主理村,依法治村。借鉴白坭开展“新白坭人”融入社区创新项目的经验,积极改革管理服务机制,构建共建、共融、共享的新型社区。大力培育乡贤慈善会、家乡建设委员会等农村社会组织,发挥乡贤引领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同步发展。第三,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在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节假日对外开放辖区体育馆及学校体育运动场所,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补足人居环境、污水治理、垃圾清运等短板,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36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_365 双式投注_365bet中文网址